装修这件事,就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,
尤其是当两个人的审美撞在一起时,火花四溅是常有的事。我家那位先生,从一开始就认定了门套是 “装修标配”,理由条条是道:“你看谁家新家门框光秃秃的?门套既能挡挡磕碰,看着也周正啊!”

可我偏不这么想。总觉得那些凸起的木质门套像给墙面戴了副厚重的枷锁,尤其是我们家想走极简风,多余的线条只会打乱整体的清爽感。“现在的工艺早不一样了,没门套照样能好看又实用。” 我拿着手机里存的案例跟他据理力争,屏幕里那些将门与墙面刷成同色的设计,浑然一体得像幅画,哪有半分 “简陋” 的影子?

他起初是半信半疑的,嘴上念叨着 “别到时候后悔”,行动上却开始默默研究无门套的安装细节。我们跑了三家建材市场,终于在一家工厂店找到合适的门 —— 不是传统的平板门,而是边缘做了微弧处理的款式,师傅说这样既能避免磕碰,又能弱化门框的存在感。


安装那天,我比师傅到得还早。看着门框一点点嵌进墙面,师傅用水平仪反复校准,再用腻子将缝隙填得严丝合缝,心里的期待像揣了只小兔子。当最后一遍乳胶漆刷完,门与墙真的像长在一起似的,阳光斜斜照进来,连墙面的肌理都显得格外柔和。

先生站在门口看了半晌,突然笑了:“还真让你蒙对了。” 他伸手摸了摸门框边缘,“比我想象中结实,而且这空间看着都大了半平米似的。”

其实不只是门套,装修里的 “反常规” 选择处处藏着学问。就像选地板时,他坚持要铺深色实木,说耐脏;我却偏爱浅色人字拼,觉得亮堂。最后我们在客厅铺了他喜欢的深灰木纹砖,卧室则用了我选的浅橡木色地板,过渡处用金属条轻轻收边,反倒成了家里最有层次感的角落。

邻居来参观时,盯着无门套的玄关门看了又看:“这门怎么装的?一点缝都看不出来!” 我笑着指给她看门框与墙面的衔接处:“关键在油工师傅的手艺,还有门的尺寸得卡得特别准。” 她啧啧称奇,说自家当初跟风装的欧式雕花门套,现在看着总觉得累赘。
下一篇:没有了